轟轟烈烈的春節檔電影大戰早已經結束,幾家歡喜幾家愁,《流浪地球》成為超級大贏家,并且開啟了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大門,口碑票房雙豐收,表揚夸贊滿天飛,并且影院排片延期到五月,至今已砍下46.8億人民幣票房。
“希望”,“吹爆”,“未來可期”,“里程碑”等評論語句高頻出現,電影滿足了太多人對國產科幻電影的期待。而又是什么,可以讓《流浪地球》口碑爆棚?
品質是口碑營銷的支撐
這部電影3000多張概念設計圖片、7000多位演職人員、8000多個分鏡頭、10000件道具、100000延展平米實景搭建,是《流浪地球》4年間的一組數據。
這是由一支硬核團隊打造出的硬科幻,擊中我們燃點的,是電影里氣勢恢宏浩大逼真的特效場景,是編劇團隊對細節的把控追求,是整個團隊的細心打磨。電影里有一幕場景很震撼,冰封下的陸家嘴是科幻與現實的融合,場面夠刺激,也夠真實。
據說背后的特效團隊是國人創立的體量最大的視覺特效公司MORE VFX。在資本瘋狂逐利的時代,沉淀下來用心做事的人終會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對趨勢與市場的判斷,是營銷的關鍵
電影的故事內容同樣是營銷的核心,對于《流浪地球》而言,它還反映出了一種大趨勢——觀眾對中國科幻片的訴求。
“第一部中國科幻電影”,“屬于中國人自己”,“中國電影新類型”,“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等詞句在網上頻頻出現瘋狂轉發,這部電影,是符合“大勢”的。是這么多年來,中國電影拋開五毛特效,向世界頂級團隊靠攏的第一次突破,是中國科幻電影的一個里程碑。
除了科幻片的屬性之外,電影和另一部同樣由吳京出演的爆款大片《戰狼2》一樣,在故事內容中體現出了一個關鍵詞——擔當,主角的靈光一現和自我犧牲是可以拯救世界的。
看到采訪里,吳京說:“像這種科幻電影,如果我們不拍,中國就不會有這樣的科幻電影出現,這是一個機會,給中國新類型電影一個機會——也許它就是另一個爆款”。
這是電影投資人吳京,對大勢的判斷和對市場的判斷,這也是品牌營銷的關鍵。
口碑,是在不同大環境下做出選擇的重要因素
今年賀歲檔的票價普遍上漲,通過查詢貓眼票房數據,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三平均票價45.41元,環比上漲30%。
除了票價之外,春節放假的時間有限,大家還有很豐富的其他活動,留給看電影這項活動的時間也不會特別長。考慮到有限的時間,和上漲的價格的雙重因素,口碑也成為了我們在選擇電影時候更重要的因素。
共情營銷——以情懷打動人心,為好口碑不遺余力
電影背后的北京文化電影公司的董事長宋歌說:“影片要能夠反映時代,讓觀眾有休戚相關之感。光有代入感還不夠,還要能打動他們的內心,這就是最高要求——共情。”
同時,作為一家有情懷的電影公司,北京文化甘于為好口碑不遺余力。電影在宣傳時有一個點,便是共情。
《流浪地球》不僅僅是給科幻迷看的,它還適合兩類人,第一類是原本就對《流浪地球》這四個字有過共情的人,那些曾經‘流浪’過的人;第二類是春節全家人一起去感受心靈的觸碰,愿意去享受一次‘還好你在我身邊’這樣感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