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最近,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圓滿完成了今年第二批逾齡資產融資性售后回租評估工作,共盤查出正常運行的422條逾齡線路,已梳理279項11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輸電線路逾齡資產,共涉及逾齡資產原值66.49億元,回籠建設資金40.12億元。
所謂逾齡資產,簡單而言,就是已提足折舊的并且按照現行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規定已超過折舊年限,但仍繼續使用的固定資產。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固定資產按照預計使用年限已計提完折舊,但企業考慮其經濟性和實物狀態等因素,仍會繼續使用。比如,在電力生產建設過程中,輸電線路的財務折舊年限為12年,但實際使用中存在折舊年限到期但仍可正常運行的輸電線路,以往的做法是報廢處置或者放置不管。
電網企業由于固定資產數量大、種類多、價值高,且分布廣泛、層次復雜,不同管理部門對固定資產的管理相互脫節的現象較為嚴重,導致固定資產數據分散,口徑不一,各級管理層無法準確掌握固定資產狀況。浙江電力樹立“節約的能源是最清潔的能源,節省的投資是最高效的投資,喚醒的資源是最優質的資源”3個理念,預計到今年年底,浙江電力逾齡資產原值將達上千億元,占固定資產原值總規模的20%,預計未來5年逾齡資產年均增長率達5%。
當前,受新一輪輸配電價核價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浙江電力面臨電價、電量“雙降”的不利局面,處理好投資能力下降與高質量發展的關系,探索開放開源的科學經營模式,聚集各方力量、用好各方資源,從挖掘資產資源價值出發,在國家電網公司系統內首家創新開展了逾齡資產融資性售后回租工作,讓“沉睡”的資源“蘇醒”,深化提質增效,變身增收活水。此前,浙江電力已完成第一批137項逾齡資產的售后回租工作,回籠資金15.8億元。
由此,逾齡資產融資性售后回租作為一種適應性較廣泛的創新型融資租賃方式,是推進產融協同的重要舉措。我們要緊緊圍繞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戰略目標,大力推進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加強運營管控,深化產融協同,促進存量資源價值釋放,助推資本升級和產業升級,變現售后回租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