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硬件設備和家具產品“智能化”這股浪潮不僅在改變我們熟悉的傳統硬件行業,甚至也在促發服裝行業在作出些改變——為每天長期“陪伴”人們的衣著賦予更多的價值。其實在這之前,服裝行業也試圖過利用互聯網來改造自己,但除了一些快消品牌會推出線上銷售,以及一些蹩腳的線上試衣功能之外,與衣著自身機密聯系的產品卻不多。而現在,有一家傳統服裝廠商——小小米童裝,開始了他們的“可穿戴”嘗試。
小小米童裝是由兩個英國留學回來Allen Gong和Kwan Huang在2012年創立的服裝品牌,由于都已為人父,兩個忙于工作的創始人都深深的體會到由于現在的社會節奏太快,每天父母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回到家時已經很晚,已經非常難去陪孩子講故事,一起度過美好的睡前時光了。所以,二者就想到,能不能設計一些睡衣,不僅能否替代父母幫孩子“講故事”,還能夠讓服務與他們在此時進行交流。
于是,小小米的“講故事睡衣”應運而生——這套衣服上會有不同幾處魔術貼,同時整套衣服會附送兩個故事貼,故事帖可以貼在衣服上,然后通過手機上的App,用攝像頭掃描這些貼片,就會出現真人朗讀的故事。兩個貼片一個是固定的故事,可以配合衣服上的人物貼片與孩子互動;另外一個則是定期更新的故事貼片,基本上一周會更換一個故事。而除此以外,家長也可以實時跟孩子進行互動,和孩子同樣處在“聽故事”的位置上,或是通過手機來給孩子講故事。
這件“講故事睡衣”的功能和使用方式就是這樣,它看上去沒有那么的新奇酷炫,不過這兩位創始人也沒有將“講故事睡衣”定位成一款智能產品——它就是一件睡衣,他們并不專注在科技和智能上,更希望能生產一些真正能夠改變孩子與父母親子互動關系的產品。而正在開發中的一些產品同樣是這樣的定位,他們認為,親自互動和娛樂是更好的標簽。
不過,作為并沒有什么互聯網和硬件經驗的二人來講,這件事情卻沒那么好做。AllenGong告訴PingWest,他們所有的開發工作都是由自己團隊完成的,從構思產品到招募人手完全是從零起步。Allen Gong的留學經驗幫助了他,他拜托了MIT的朋友,從原型的平臺到開發工具的選擇都由MIT的朋友Francis Lam一起完成,同時還完成了第一批人員的組建。而Allen Gong的妻子幫他找來了臺灣做App開發的團隊,在UI和創意設計上面都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僅僅如此還不夠,由于是一款以講故事為主的產品,那么故事也是比起軟件更重要的核心,如果故事更新不足夠或者不符合兒童的喜好,那么很快功能將淪為雞肋。對此,他們透過一些朋友的關系,找到了包括趙冰波、李斌等在內的兒童作家,與他們進行合作,量身打造原創的睡前故事。目前,在“魔術貼”中,已經收集了超過100多篇的故事,并請專業兒童配音專家完成了錄制編輯。
Allen告訴PingWest,現在孩子的學習能力十分驚人,兩歲左右的孩子,只需家長演示幾遍使用方法,就會要求自己拿手機掃描圖案聽故事了。而由于孩子對于重復的故事沒有那么敏感,通常一個故事反復聽很多遍也不會覺得膩煩。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指出,在我國童裝產業年增長率可達25~30個百分點,高于成人市場。小小米的另外一名創始人Kwan Huang說,在這片市場中,小小米這樣一個創立一年多,天貓店上幾十萬銷量、上海13家直營店月銷售額幾萬塊的創業品牌來說還只是起步階段。無論是針對睡前的這個場景,還是增加的App功能,他們都希望利用互聯網,為自己服裝的客戶增添一點點實用性功能,實在對這個傳統行業做出一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