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廣播、電視等媒體,作為平面媒體的報紙由于存在較長的印刷發行周期,往往要在新聞事件發生后的第二天才能將新聞資訊傳遞給讀者。這樣便使許多報道步人后塵,成了別人家報道的“翻版”。因此,如何把握突發事件報道的主動權,掌控新聞的“第一時間”,成為新聞競爭中取勝的“法寶”。
廣布羅網取線索——第一時間新聞的原動力
在進行的過程中,如何能否在新聞事件發生過程中或之后,在最短時間內獲知新聞事件線索是“第一時間”新聞報道的關鍵。因此,許多媒體在信息采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從目前的情況看,新聞記者獲取突發事件的線索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新聞熱線。目前已經成為媒體獲取新聞線索最頻繁、最快捷的途徑。由此還產生了一批以發現新聞線索、出售新聞線索為職業或經常性行為的新聞線人。二是各新聞條口的通訊員。三是借助各種社會應急網絡。如消防、公安、急救部門等最早獲得消息。
多渠道核實——第一時間新聞的準確性
在第一時間新聞報道中,由于突發事件的現場往往比較混亂,消息來源眾多,甚至會出現相互矛盾的信息,記者如果不加以辨別,就會造成新聞內容失實。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除了向權威信息源獲取消息外,還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對消息進行相互印證,從而確保新聞的準確性。
要避免出現突發事件報道失實的情況,最重要的一點是記者必須親自趕到現場。現在有許多媒體都設置了新聞熱線,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許多打入熱線的讀者往往只是知道事情的部分內容,卻無法準確、全面地了解事件,由于情緒激動等原因,他們所提供的信息往往會帶有一定的夸大成分,因此記者在獲取新聞線索后,一定要到達現場進行采訪而不能只聽熱線里的表述就發稿件。
在到達現場后,記者應該及時找到事件的當事人或目擊者,需強調的是,由于種種客觀因素和當事人主觀的目的性,他們所說的情況也未必是準確的。記者應該將多方面的信息進行綜合印證,通過自己的經驗對事件的真實情況作出判斷,并盡量向權威信息源進行核實。
嵌入式報道——第一時間新聞的報道形式
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新聞資源日益同質化的情況下,獲取和采寫獨家新聞的難度日益增大,也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在進行嵌入式報道的過程中,由于記者始終關注事件的發展,甚至成了推動事件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可以獲得大量翔實的親身經歷的素材,使稿件充滿現場感。同時,嵌入式報道大多可以通過報紙連續刊登,引起讀者的高度關注,往往會取得其他類型報道難以比擬的效果。
如在報道一起案件的過程中,某報紙沒有像以往那樣簡單地發布消息,而是在征得有關方面同意后,將警方獲得的線索和案情公諸于眾,請讀者參與破案,報社還開通了讀者熱線,專門收集相關線索,并請讀者提出種種假設。這種類型的報道引起了讀者的興趣,紛紛提供線索,最終在群眾提供的線索指引下,警方順利破案。該組報道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需注意的是,在進行“嵌入式”報道的同時,記者必須嚴格遵守新聞紀律,盡量保持新聞的客觀性,防止出現為了獲取新聞的炒作甚至弄虛作假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