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某書上看過很多關于寫作的文章,更多的是從術和器的方面來介紹寫作。今天我從"道"的層面來說一下寫作要達到的狀態。
只有達到我所說的這種狀態,你才有可能最終取得成功,那這種狀態也可以一種成功模式。
成功的模式是什么?很多人認為是制定目標,堅持行動,最后達成目標。而我認為的成功模式是怎么回事呢?我理解的成功又有何不同?只有達到成功的狀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的。那成功的狀態又是什么呢?
成功的狀態就是定,靜,安的狀態。
那就拿一文一武做比喻吧。而文的方面更多的是考試和寫作,而武的方面更多的是武術。
所謂定,那就是給自己定下來作息時間規矩,每天都按照這個規矩來做,克服懶惰情緒,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規規矩矩的完成。 在這個過程中,也就是戰勝自我惰性的一個磨練過程,也許會很痛苦,但卻是成功之路的根基之所在。
比如,一個普通學生要變成學霸,也要規定作息時間,每天學習多少,讀多少本書,理解多少個知識點,日復一日,哪怕是遇到了任何突發事件都不懈怠。寫作也是如此,必須每天制定寫作字數,日復一日,慢慢達到定的狀態。
而一個普通人要想成為武功高手,也是如此。規定每天要打多少拳?跑多少公里?進行多少體能訓練?進行多少次實戰模擬訓練等等,哪怕再苦再累,也不能夠存下退出的心思,或者說必須要一次次戰勝安逸情緒。
最后把安逸的情緒徹底戰勝,變成甘之苦怡,那就算是成功的從定到靜。當然,境界是境界,同樣的境界,因為鍛煉方法的緣故,實戰能力也會有天壤之別。
比如就拿修行武術來說,每天堅持打太極拳套路,練得爐火純青,也可以進入“靜”的境界,越練越舒服. 可和練習散打實戰對抗的比起來,也許人家還只是“定”的境界,也可以把“靜”之境界打的滿地找牙。
所以說,心靈境界固然重要,訓練方法也是關鍵。
這個“定”的功夫練成了,人也就成功地進入了細想,也就是定心猿。但定字只是代表了強行壓制,一旦放松警惕,還是會恢復心猿意馬,思維如麻的特征,依舊成為普通人,這在佛家之中叫做退轉。
大學有言,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 不錯,定而后能靜,古來圣賢,都是在定靜二字上下功夫。
知道這個學生是萬中無一的天才,心理素質就是如此。人用苦功強行把自己心定下來,就如奔騰的野馬,你把它拴住,不讓它動,久而久之它也就會定下來。
定是強行不動,靜是自然不動,兩者高下立判,先有定,后有靜。
靜后就是安,安就是安穩,整個人靜下來之后,久而久之,積蓄厚重,就會穩如泰山,雄渾無比,那就是安到了此境界,實際上就接近宗師,所謂泰山北斗,八風不動,就是如此。
如果寫作也能嚴格按照這個“定靜安”進入狀態,那離出師也就很快了!當然狀態是最重要的,但是也離不開方法的運用,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