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名單的概念與“黑名單”相對應。例如:在電腦系統里,有很多軟件都應用到了黑白名單規則,操作系統、防火墻、殺毒軟件、郵件系統、應用軟件等,凡是涉及到控制方面幾乎都應用了黑白名單規則。黑名單啟用后,被列入到黑名單的用戶(或IP地址、IP包、郵件、病毒等)不能通過。
此類消費評價制度的應用并非首次,從一些地方開展的類似活動來看,如何確保消費“白名單”真正發揮效用,關鍵就在于其是否真實有效。這也說明,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并非“一錘定音”,只有以常態化多樣化的監管舉措做好動態管理工作,才能讓商家在享受“信用背書”紅利的同時,積極兌現誠信經營的承諾、擔起守法履約的責任。
對于監管部門來說, 對參與放心消費創建活動的商家實行動態管理無外乎強化監管舉措、加大懲處力度等。筆者私以為,鐵腕治理之外,信用評價作為放心消費創建活動的重要方式, 同樣也該是動態管理的有力武器。 網購領域實時可見的消費者評價,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能夠直接影響商家的銷售業績, 在規范商家經營行為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而創建和管理放心消費示范單位, 也應給予消費者更多話語權。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表示,要“建立消費投訴公示制度,把分散的投訴信息集中曬出來”。這對于我們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如果能在建立和管理消費“白名單”時引入消費者評價和投訴公示制度, 讓消費者全方位地了解商家經營情況和服務質量, 不僅能夠減少一些商家應對檢查和日常經營“兩幅面孔”的問題,也能提高“白名單”的公信力和參考價值,從而讓那些經過市場監管部門和消費者“雙重認證”的誠信商家脫穎而出,進而形成激勵帶動作用,促進整體消費環境的改善。(來源:張家口新聞網)
相關關鍵詞: 白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