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聽書成為數字閱讀新時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近日瀏覽多個網絡音頻平臺發現,古籍內容日益受到用戶青睞。比如在懶人聽書好評榜總榜排名第一的是由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去聽”推出的《三國演義故事》,喜馬拉雅站內古籍總播放量超過95億。日前,喜馬拉雅更是發起古籍喚醒計劃,聯合新浪微博共同招募古籍喚醒人。網絡音頻平臺緣何青睞古籍內容?記者為此對話喜馬拉雅副總裁殷啟明。
日均收聽古籍三小時
據殷啟明介紹,近年來,喜馬拉雅先后推出《余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易中天說禪》《蒙曼品最美唐詩》等傳統文化類專輯,深受用戶喜愛。
喜馬研究院發布的《喜馬拉雅古籍收聽報告》顯示,經典古籍魅力不減。在用戶最愛收聽的古籍中,四大名著均進入前十,其中《三國演義》以21億播放量位居第一,《西游記》以10.5億播放量屈居第二,《紅樓夢》及《水滸傳》的播放量分別達到6.9億、6.5億,《黃帝內經》《鬼谷子》也躋身前十。在喜馬拉雅平臺上,有超過13萬主播在朗讀、講解、傳播古籍,喜馬拉雅站內古籍活躍用戶的日均收聽時長達180分鐘。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古籍研究仿佛就是拿著放大鏡,一頭扎進故紙堆,去研究那些生僻字、文言文。可實際上,古籍的范圍非常寬泛,研究古籍、傳播古籍的人也并非只有老專家、老學者,隨著傳統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年輕學者開始致力于傳統文化的研究與傳播,選擇用音頻盤活古籍資源。
中國地質大學附屬中學歷史教師馬磊在古籍喚醒計劃啟動后就第一時間報了名。2019年11月,愛好傳統文化的馬磊決心重新研讀《千字文》,與他作為考古學碩士的好友恩子健在喜馬拉雅創辦了一檔名為《鸮胖說千字文》的音頻節目。盡管每期節目時長只有8分鐘,但他們每次都要準備10小時,查閱數十本古籍。目前《鸮胖說千字文》已更新120期,收聽量達132萬。
打破傳統與現代的距離感
“浩如煙海的古籍文獻是先人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通過征集解讀古籍的音頻作品,打破傳統文化與年青一代的距離感,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積極參與到文化的傳承中來,使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背景下迸發出更強勁的生命力與感召力。”談及發起古籍喚醒計劃的原因,殷啟明如是說道。
自今年3月古籍喚醒計劃啟動招募以來,喜馬拉雅已收到1600多人的報名信息,其中有暢銷書作者、博物館講解員、圖書編輯等來自不同領域的古籍愛好者。在多位文史專家、傳統文化研究者中,高天晨便是其中一位。他曾擔任孔廟國子監國學講師,受邀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師范大學進行書法與中國文化講座。2019年,高天晨赴希臘參加希臘中國文化節,表演了書法、武術等,其中一些跨界元素的藝術形式,令當地觀眾耳目一新。
在自己的音頻節目中,高天晨也充分運用跨界元素。目前,他在喜馬拉雅上已有《千文簫語》《一簫一字〈千字文新解〉》等多張專輯,其中《一簫一字〈千字文新解〉》,用即興蕭樂詮釋漢字,為用戶帶來藝術通感的優美意境。
加入古籍喚醒計劃,高天晨的初心是讓更多古籍走進大眾視野,傳遞古籍中的文化、思想之美。他建議初學者在讀古籍時,可以先讀現代學者的研究,得知古人寫作的背景之后,對于了解古籍的具體語境及思想都有益處。
分享保護與研究成果
記者了解到,喜馬拉雅將為古籍喚醒人提供全方位的扶持,提供一對一制作指導、版權保護和億級流量扶持,也幫助古籍喚醒人實現商業變現。“古籍喚醒人除了培養有專業背景的學者、作家、媒體人、研究者外,也非常希望能給長期致力于古籍發掘和保護的民間力量以支持。”殷啟明表示,很多民間的古籍保護和傳播者長期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著自己的理想。喜馬拉雅愿意給他們提供商業變現的機會,為他們提供足夠大的平臺分享古籍保護和研究的成果。
目前,喜馬拉雅已分批次為先后報名的古籍喚醒人開設專門的主播訓練營,以及為期四周官方課程,邀請資深文史運營與大咖主播聯手授課,幫助他們快速“從零到一”,進階為專業的文史主播。
已有300余位古籍喚醒人經過指導產生了自己的音頻作品,從中脫穎而出的優質主播,已獲得喜馬拉雅簽約機會,上線了包括《立叔說漢字(漢字里的中國)》《學透〈詩經〉|每天10分鐘》《深夜英雄夢/船夫聊水滸》等音頻作品。
在機構合作方面,喜馬拉雅也正積極展開溝通。比如通過引入版權和將古籍類圖書有聲化,加強與出版單位的合作。“我們與上海辭書出版社即將合作上線‘唐詩鑒賞辭典’系列叢書的音頻版。”殷啟明介紹說,在高校方面,也已邀請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何善蒙等多位高校學者、碩博士參與古籍喚醒計劃。
相關關鍵詞: 網絡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