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同學在后臺提問達妹:在運營新公眾號,第一個難題就是漲粉。我到底應該怎么發文章才能快速吸粉呢?
如果你到目前為止沒有想到更好的解決辦法,不妨用8分鐘的空閑看看這篇文章,相信你肯定會有收獲。
一、緊抓自媒體和社群,做好內容分發吸粉
自媒體和社群是兩大不可多得的內容分發平臺,它們巨大的兼容性,讓各式各樣的內容得到了展示和傳播。挖掘并利用自媒體/社群進行內容推廣,可以擴大目標受眾群,提高公眾號知名度,把平臺里面的用戶吸引進來,成為我們的關注粉絲。
就目前來看,微信公眾號內容在自媒體平臺和社群中的推廣,多以文章發布為主。因此,我想重點分析一下自媒體平臺投稿以及社群運營的小技巧。
自媒體平臺投稿
顧名思義就是把推送的公眾號文章向內容定位相符的平臺進行投稿。在作者介紹、文章來源甚至是文章內容里面,巧妙地插入自己的公眾號信息(名稱、ID),提高公眾號的品牌曝光率的同時,讓閱讀了文章產生興趣的潛在讀者,能夠進一步通過留下來的公眾號名稱或者ID找到公眾號并關注。
投稿的關鍵是對平臺的挖掘和選擇。平臺的屬性要符合公眾號的內容定位,還要有足夠大的流量。說說我這么久以來,使用過或者接觸到的一些非常不錯的投稿平臺,推薦給你:
1、今日頭條(http://www.toutiao.com/)
特點:綜合性的免費投稿平臺,適合任何類型的文章投稿(社會、娛樂、科技、體育、財經……);需注冊頭條號;采用推薦制,支持原創功能;平臺流量非常大,某些文章可達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曝光量;投稿文章可帶自己的公眾號信息作為引流入口。
投稿難度:容易。基本能被審核通過,審核速度快。
被推薦幾率:大。
2、百度百家(http://baijia.baidu.com/)
特點:互聯網綜合性的免費投稿平臺,適合互聯網+、創投、硬件、電商、技術、游戲等類型的文章投稿;需注冊百家號;如果投稿的內容足夠優質,將會在百度新聞的網頁版、移動端呈現,并被百度搜索和百度其他產品線收錄;但一般沒有得到推薦的文章閱讀量不高,曝光量不足。
投稿難度:容易。基本能被審核通過,審核速度快。
被推薦幾率:較小。
3、一點資訊(http://www.yidianzixun.com/)
特點:綜合性的免費投稿平臺,適合任何類型的文章投稿(社會、娛樂、科技、體育、財經……);需注冊一點號;采用推薦制,支持一鍵導入文章;平臺流量較大;但不要在投稿內容里面植入公眾號廣告信息,會被當軟文處理,可以在文末或文首注明來源時帶。
投稿難度:較難。經常會被當軟文處理而不通過審核,文章審核的時間相對較久。
4、搜狐公眾平臺(http://mp.sohu.com/)
特點:綜合性的免費投稿平臺,適合任何類型的文章投稿(財經、時尚、旅游、母嬰、教育、美食、汽車、科技、體育、歷史、文化……);需注冊搜狐公眾平臺號;采用推薦制,根據文章本身質量及流量表現進行自動化推薦,寫的好就有機會上頭條;平臺流量較大,文章只發布后搜狐三端同步顯示;可以在投稿文章中帶上來源信息。
投稿難度:容易。基本能被審核通過,審核速度較快。
5、簡書(http://www.jianshu.com/)
特點:綜合性的免費投稿平臺,適合多種類型的文章投稿(時尚、旅游、教育、美食汽車、科技、體育、歷史、文化……);需注冊;采用推薦制,根據文章本身質量及流量表現進行自動化推薦,可以被推薦到簡書首頁;采用專題投稿的方式,發布文章時可以向適合的幾個專題投稿,擴大曝光量;但注意,如果想獲得首頁熱門推薦,就不能在文章中插入任何來源或廣告信息,因此,我們要利用好平臺的個人介紹,放上公眾號信息。
投稿難度:容易。基本能被審核通過,審核速度較快。
6、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
特點:綜合性的免費投稿平臺,適合多種類型的文章投稿(包括但不限于經濟學、金融、互聯網、科技、科學、心理學、飲食、旅游、家居、汽車等專業方向的內容);可以注冊個人專欄發布公眾號文章,吸引知乎上面的讀者關注,從而引流到自己公眾號;可以把文章投到別的相關專欄,或者參與話題的討論,帶上公眾號來源信息,增加曝光。
投稿難度:在自己專欄投稿都能過,參與話題討論時發布文章也很容易通過,投稿到別的專欄收錄情況視專欄的管理而定。
7、界面新聞(http://www.jiemian.com/)
特點:綜合性的免費投稿平臺,適合多種類型的文章投稿(財經、時尚、旅游、娛樂、金融、美食、汽車、科技、體育、營銷、文化……),特別是一些時效性的或者握有一手資料的文章,最受歡迎;需注冊成為會員;采用推薦制;平臺流量較;可以在投稿文章中帶上來源信息。
投稿難度:較難。注意不要發布軟文或者太明顯的帶有宣傳、廣告信息,不然不會通過。
8、掘金(https://gold.xitu.io/)
特點:互聯網、技術類投稿平臺,專業性極強,適合Android、前端、iOS、后端、設計、產品、工具、資源型內容投稿;需要注冊成為會員;投稿方式簡單快捷,只須把原文章的鏈接放上來就可以,能夠直接引流到自家公眾號;同樣采用推薦制,根據文章本身質量及流量表現進行自動化推薦,可以被推薦到掘金首頁。
投稿難度:比較難審核通過,要求質量一定要高,實用性強;同時審核時間比較長。
9、人人都是產品經理(http://www.woshipm.com/)
特點:產品、運營類投稿平臺,專業性強,適合產品經理、產品設計、交互體驗、產品運營、原型設計、業界動態、職場攻略、分析評測類型的文章投稿;需注冊成為會員;采用審核制,比較人性化的審核制度,審核比較快,不通過時會給出理由或者修改意見,修改后可以再次申請審核;投稿通過的文章會出現在首頁和相應的欄目里;平臺流量很大,但不可以在文章里附帶品牌、公眾號等信息,可以放在文末作者介紹以及會員個人介紹;另外,可以被邀請成為專欄作者。
投稿難度:審核通過有一定的難度,文章質量一定要高,實用性強。
10、數英網(http://www.digitaling.com/)
特點:廣告、公關類投稿平臺,專業性強,適合數字廣告、公關、創意、設計、傳媒、互聯網相關類型的文章投稿;需注冊成為會員;采用審核制,投稿通過的文章會出現在首頁;平臺流量很大,可以在文章里附帶品牌、公眾號等來源信息,還可以在文末附帶公眾號二維碼;采用認證作者制度。
投稿難度:審核通過有一定的難度,文章質量一定要高,實用性強。
11、梅花網(http://www.meihua.info/)
特點:營銷、廣告類投稿平臺,專業性強,適合廣告、文案、互動、社會化媒體、整合傳播相關類型的文章投稿;不需要注冊成為會員,采用郵箱投稿的方式;審核通過的文章會出現在首頁;平臺流量較大,可以在文末附帶文章來源以及鏈接;審核時間一般是1到3天。
投稿難度:審核通過有一定的難度,文章質量一定要高,實用性強。
當然,除了上面這11個平臺之外,還有很多沒有提及到的投稿平臺,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公眾號文章類型,找到最適合的自己的投稿平臺,才能更加有效快速地進行推廣。
社群推廣
主要是利用微信群和QQ群進行公眾號(內容)的曝光達到吸粉目的。這些群都是由同一類型的人組成,包括合作群、互推群、閱讀量群等等,人數在幾十到幾百不等,既是我們公眾號的潛在目標粉絲,也能給公眾號帶來二次曝光(通過轉發文章到他們的朋友圈)。
如何找?我們可以巧妙地利用豆瓣、知乎等社交平臺進行檢索。以豆瓣為例,首先去注冊個豆瓣賬號,成為會員;然后搜索并關注與微信公眾號運營相關的豆瓣小組;最后,在小組已經發布的眾多話題中找到適合的微信運營交流群申請加入。
用豆瓣搜索微信群的結果
利用知乎的話,可以直接在搜索欄中輸入“微信群”、“QQ群”這樣的關鍵詞進行檢索。
用知乎搜索微信群的結果
在加入相關的群以后,接下來就是如何巧妙地把自己的文章、公眾號推送給群里面的人。除了平時經常在群里刷存在感,混臉熟外,還要注意在群里發布文章的好時機。應該選在群里有人交流,處于熱鬧的狀態,這樣才能引起足夠的關注。當然,最有效的手段,莫過于在發文章或者公眾號名片求關注的時候,再快速發幾個紅包。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自然就會按照要求辦事。
因此,加入相應的微信、QQ群做公眾號的推廣不失為一種良好的傳播以及吸粉方式。
二、找公眾號進行互推,巧借“他山之石”
這是雙贏的友好合作方式。就目前來看,公眾號之間的互推,最常見的形式是把對方公眾號的某篇文章(提前協商好)在自家公眾號帶來源推送。因此,新粉絲的主要來源就是互推公眾號已有的內部粉絲以及它所面向的潛在目標粉絲群。
比如:公眾號A與公眾號B進行互推,A推送了一篇B的文章,A的已關注粉絲最先看到文章并感興趣,于是根據來源,關注了B,于是,公眾號A的內部粉絲導流到了公眾號B,成為A/B的共同粉絲;同樣的道理,反之亦然。
互推的關鍵是要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公眾號 ,有數量相當的粉絲基礎、同類型或相似的內容定位、相同的公眾號類型(同為訂閱號或服務號)。
1、有數量相當的粉絲基礎。前面我們已經清楚,互推新粉絲的來源就是公眾號的已有粉絲以及潛在目標粉絲,所以,自己的公眾號和互推的號都必須有一定數量的粉絲;而兩個互推公眾號各自的粉絲數應該是相當的,比如都是一萬左右。粉絲數相差太遠的兩個公眾號一般不會選擇彼此互推,特別是粉絲數多的一方,會覺得互推時不劃算。
2、相同或相似的公眾號定位。主要以文章互推的形式進行合作的兩個公眾號,必須定位相符。可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很好理解,兩個公眾號如果定位都沒有交叉點,互推就毫無意義,還會讓粉絲產生公眾號定位在改變的錯覺,引起大量掉粉。
比如:讓美食公眾號和金融公眾號互推,在美食公眾號上面發布一篇如何應對金融危機的文章,可想而知,這樣的違和感會使得美食號的專業性打打折購,粉絲摸不著頭腦,產生各種不必要的誤解,甚至因此取關。
3、相同的公眾號類型。這里的類型特指指訂閱號或者服務號,兩個互推的號最好是同為訂閱號或同為服務號,這樣可以保持較為一致的互推頻率。這是因為,訂閱號和服務號的可推送次數存在較大的差別,訂閱號每天都可以推送一次,而服務號只能每個月推送四次。
如果是一個訂閱號和一個服務號進行互推,受到公眾號推送時間相對固定的影響,比如,服務號固定每周三推送,訂閱號每天推送,那么互推只能每周一次,并且固定在周三,對于訂閱號來說,非常不靈活。
三、用一場活動的狂歡俘獲你的目標粉絲
線上線下品牌商們時不時弄個打折促銷、免費體驗、買x送x、限時秒殺活動,盡然都是些老套路,卻完全不妨礙一批又一批的新老顧客們奔著優惠蜂擁而至。這就是活動的魅力!
相同的道理,把微信公眾號當成具體的一個品牌或者產品去運營,把目標受眾群體當成潛在的消費者,“關注”即相當于“購買”。商品可以通過各類優惠活動促成新的消費,那么,公眾號自然也可以通過各類活動吸引新的關注。
我們為公眾號做活動,不要僅僅局限于微信公眾號這個平臺,把思維拓寬到線上線下,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渠道和類型任君挑選。我們的目的是拉新,只要所做的活動帶有吸粉目的,并把我們的公眾號展露出來(如二維碼、公眾號ID、名稱、鏈接等),不管怎樣的活動都是可行的。
先來總結一下常見的活動類型
1、線上方面。主要以微信、微博、論壇貼吧、自媒體、視頻直播網站等平臺為載體,衍生出多種活動形式。
比如,微信上面的活動包括但不僅限于:線上分享、公眾號留言點贊、搶紅包、簽語、大轉盤、有獎轉發/問答/調查、投票排名、微砍價、微拼團、微信簽到、趣味測試、微助力、一元購、微秒殺等。
貼吧論壇比較常見的活動則包括:搶樓蓋樓、投票排名、拍賣、曬照片、征集評比、簽到、直播貼、吧友聯誼、貼吧公益等。
微博活動則有:轉發抽獎、粉絲投票、微博搶沙發、視頻/廣告語/文章/創意征集、話題活動等。
2、線下方面。主要有:培訓、沙龍、地推、現場直播、免費體驗、節日營銷、促銷、公益、周年慶、發布會、贊助、主題活動、晚會、展覽會等。
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資金、資源、人員、時機、時間、定位等)選擇最適合自己公眾號的活動類型,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分享2個公眾號借助活動吸粉的例子
例1:說到利用活動吸粉的典型,不得不提的就是新世相策劃的“逃離北上廣”活動(因為都太熟悉,這里就不展開了),它刷爆了朋友圈和微博,讓無數新媒體人爭相借勢,而之后新世相披露微信轉發過百萬,增粉數超10萬。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一個好的微信活動能夠帶來超乎想象的效果。當然,世上并沒有那么多的“新世相們”,要策劃出現象級的活動,對于絕大多數公眾號運營者來說,非常困難。但無論多大或多小的活動,只要能順應需求,引起受眾的共鳴,讓參與者覺得有價值,就有吸粉的可能。
例2:微信公眾號一些非常簡單的小活動,比如轉發送資源、關注并評論點贊送福利、投票抽獎活動等等。這些活動預算很低甚至不需要任何成本,運營人員自己就可以完成整個活動的策劃和執行,流程少,見效快,非常適合時不時來一次。
比如,在推薦電影、旅游等的公眾號文章里面,如果自己有這方面的資源、電子書籍,可以作為活動小福利發給粉絲,通常可以在文章末尾標注:“想要xx資源的,請把文章轉發到朋友圈后截圖加微信,然后發資源給你”。
這樣一來,你就調動了粉絲的積極性,他們轉發分享文章到自己的朋友圈,幫助你獲得更多關注和曝光。前提是你的資源確實很有價值,至少能讓粉絲心甘情愿去分享。(當然,要注意不能太過明顯,不然會有誘導分享的嫌疑)
四、緊跟潮流,解鎖正確的追熱點姿勢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會有熱點的出現和傳播,并伴隨著互聯網媒介的力量滲透到角角落落。
不管是新媒體人還是傳統的媒體人,都無法否認熱點所帶來的巨大爆發力。這也正是為什么在今天,如此多的廣告(包括紙媒)、文案、活動、營銷推廣用著當下最流行的熱詞,并企圖在話題高潮時來一發漂亮的全壘打。還有不少個人甚至企業,靠著追熱點吃飯。
每當熱點爆發時,除了為爭“頭啖湯”而大打雞血的企業媒體人,還有一大波的圍觀群眾,他們大致分為兩派:一類只對熱點事件本身感興趣;另一類除事件本身外,還特別熱衷于圍觀企業媒體人的“熱點借勢”大戰,跑到各大官博官微湊熱鬧,甚至模仿某些品牌慣用的借勢風格,自創段子。也正是這批吃瓜群眾們的熱情,讓企業媒體人借勢出來的東西有了受眾基礎。
不得不說,熱點借勢已經成為一種全民現象。基于此,微信公眾號借勢熱點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對公眾號追熱點的理解有3點
1、首先,追熱點可以增加微信公眾號的曝光率,刷的一手好存在感。熱點之“熱”,在于其短時間內聚焦的視線和話題之大,足以刷爆整個朋友圈、整個微博、整個互聯網、甚至全國全世界。
讓公眾號帶上熱點的標簽,強勢而又自然地進入話題當中,吸引那批除了湊熱鬧更想看企業媒體人反應的觀眾。當借勢內容正好戳中這群數量龐大的受眾,就會產生強大的連鎖反應:除了關注公眾號,大多數還會主動把內容轉發到自己的社交圈,這是基于表現、認同等心理。這樣一來,二次甚至多次傳播就形成了,公眾號吸粉能不快嗎?
2、其次,也是我深有體會的一點,對微信公眾號而言,追熱點是最簡單、粗暴又有效的吸粉方式;大家有沒有想過小公眾號特別是服務號,一個月僅僅靠推送 4次文章,該如何吸粉嗎?這是相當難想的問題。
然而,一篇閱讀量幾萬的公眾號熱點文章一天就可以帶來幾百個粉絲增長,相比平時一天增長那么幾個十幾個,是捷徑。也許你會說,就算漲了,多數都不是想要的精準目標用戶,最后只會面臨大量掉粉的窘境,但總有留下來的部分確實是你的用戶。一個號,如果連基本的“人”都不足,就很難有大的進步。
3、最后,及時掌握最新的資訊熱點,對運營人員自身以及整個產品運作有積極促進作用。這個不必多說,大家都應該明白的。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里,如果欠缺挖掘、處理、分析最新資訊的意識和能力,又怎么能更好的向前發展?
好的熱點借勢可以達到顯著的拉新效果,怎樣做好熱點借勢又是另外一個關鍵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還是讓我們理清楚都有哪些類型的熱點,以便對癥下藥,各個擊破。
熱點的3大類別
就我個人而言,我習慣根據熱點形成以及傳播的情況,把它分成 3 大類別,包括可預知的熱點、不可預知的熱點以及兼有可預測和不可預測性的熱點,前面兩種很好理解。
1.可預知的熱點。是指尚未發生的事件完全處于透明曝光狀態,具體的時間、原因、構成要素、關鍵引爆點等都已被提前獲知,并具有形成熱點的強大基礎。這樣的熱點大多數會在每年循環發生,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各大節假日以及大型的電商購物節。
比如,春節、3.8婦女節、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中秋節、元旦、618京東購物節、洋碼頭黑色星期五、天貓“雙十一”等都屬于可預知的熱點。
2.不可預知的熱點。就是指事先沒有任何預兆的,突然發生的,短時間內形成病毒式傳播的事件,帶有“空降”的性質。
比如,愛分享“結婚證”、柏拉圖“性格標簽“、新世相的“逃離北上廣”、霍金開通微博等等。
3.兼有可預測和不可預測性的熱點。就是指已經知道這樣的一件事情會在某個時間發生,但具體的引爆點無法預測,具有不確定性。下面舉個例子就很好理解了:最新發生的一個熱門事件“315”。
它的可預測性表現在:首先,我們都知道,這是每年3月15日準時發生的,時間可以確定;其次,315是消費者日,按照慣例,會舉行一場晚會,曝光一些違規的企業或品牌,大體的內容和流程可以確定。
然而,到底哪些品牌會遭到曝光,原因又是什么?我們無法提前知道,具有完全不確定性,而正正是這不可預測的因素,讓315這個熱點達到最高潮,成為議論的焦點。
這就是既可預知又帶有很強的不確定因素的熱點,也包括蘋果發布會等大型的新品展會。
至于熱點該如何借勢,是接下來我想聊聊的。
熱點正確的解鎖姿勢
我自認為也算是追熱點方面的老司機了,參與過不少熱點借勢,分析總結過許多成功或失敗的案例。
在此,列舉一些小建議:時效性第一,把握住最佳時機,特別是對于突發性熱點;獨特的借勢角度和內容,做到與眾不同從而脫穎而出,特別是對于失去了時間速度優勢的借勢;處理好熱點與自己的公眾號品牌、內容定位的關系;理性追熱點,不要什么熱點都追 ,切忌盲目。
新世相策劃的“4小時逃離北上廣”、愛分享的“結婚證”事件,都是自制熱點的成功典范,為各自的公眾號一次性帶來六位數的新增粉絲量,并迅速打開了品牌知名度。
當然,自制熱點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能夠成功的少之又少,它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但這并不影響我們不斷去學習,去嘗試,這是熱點借勢的另一個渠道。(來源于草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