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東麓,中原腹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滔滔黃河,哺育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華夏文明。新密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靈山繡水,物產富庶。是“中國羲皇文化之鄉”“岐黃文化發祥圣地”。近年來,新密市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教育事業蒸蒸日上。《河南經濟藍皮書(2015)》顯示,新密市民生幸福指數、經濟發展質量分別居全省縣(市)第一位、第二位。2019年全國綜合經濟競爭力百強縣(市)排名中,新密市位居第66位。
依托文化資源,拓展發展空間。
豐富的文化資源,濃厚的歷史底蘊,對于新密市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優勢,開展豐富多彩的農村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努力打造特色品牌提供了良機。該市各鄉村少年宮學校深入挖掘地域優勢文化資源,結合本土本校實際,將活動、教育和培訓內容納入到特色文化發展的大戰略中,努力實現“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目前,該市初步形成了超化鎮一初中“超化吹歌”表演藝術、超化鎮第一小學的舞龍表演、劉寨鎮一初中梨的園春戲劇藝術、平陌鎮牛嶺小學的書法藝術、城關鎮中心小學的青少年足球等具有鮮明校本特色的鄉村少年宮文化藝術教育、培訓和活動,為鄉村少年筑夢圓夢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更多的成長與發展可能。
新密市現有14個農村鄉鎮,截至2020年6月,已經建成并正常運轉鄉村學校少年宮24所,其中央級6所,河南省級7所,鄭州市級11所,實現了全市農村鄉鎮全覆蓋的初步目標。各鄉村少年宮學校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以豐富農村孩子文化生活、促進健康快樂成長為目的,通過開展多種活動,真正實現“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
一是持之以恒地開展學習弘揚雷鋒精神、爭做“新時代”好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和各項文體活動以及科技實踐等活動;二是充分依托本地自然資源、地域特色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廣泛開展了未成年人喜聞樂見、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的歌詠、戲曲、樂器、舞蹈、繪畫、球類、棋藝、手工制作等突出各校特色的文化體育活動。所有鄉村少年宮學校充分突顯鄉村少年宮的特殊教育職能,按照鄉村少年宮建設要求,合理運用建設資金和器材,規范建設少年宮功能活動室,并根據學生意愿,認真組織開展各式各樣的少年宮活動,進一步豐富了農村學生尤其是農村留守兒童的課外生活,有效提升了廣大農村留守兒童的綜合素質,有力推動了少年宮各項工作全面、協調地發展。
堅持公益原則,規范資金使用。
鄉村學校少年宮立足本校、輻射周邊,堅持公益性原則,免費對未成年人開放,為學校科學發展提供了展示的窗口,為培育孩子全面發展提供了舞臺。全市各鄉村學校少年宮嚴格按照國家專項資金管理要求,統籌安排合理使用項目資金,確保項目資金好鋼用到刀刃上,確保新建項目學校修繕裝備經費中裝備支出占比不低于70%。
各少年宮項目學校秉持專款專用、器材簡樸實用、量力而行和注重種類適度均衡的原則,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基本建成了滿足學生活動需求的室內外活動場所。目前全市各項目學校都開設有德育類、藝術類、體育類、科技類、綜合實踐類和特色類共六大項目功能室,有乒乓球、舞蹈、美術、書法等活動室和籃球場、足球場、羽毛球場等室外活動場地,基本涵蓋了球類、器樂、棋牌、戲曲、舞蹈、美術、書法和科技制作以及剪紙、皮影、折紙、十字繡、毛線粘貼畫、吹歌等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各學校以充分發揮項目資金使用的最大效益,豐富鄉村少年及留守兒童的業余生活,提高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為目標,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搭建更加寬廣的舞臺和提供更多的可能,幫助他們筑夢圓夢。
強化組織管理,完善運行制度。
2011年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正式啟動以來,新密市所有建成項目學校便成立了鄉村少年宮組織機構,由項目學校校長擔任少年宮主任,全面負責少年宮各項工作。指派一名中層以上領導具體負責日常活動的開展,各功能室的日常運轉維護也都責任到人。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專門人員具體抓,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認真落實鄉村學校少年宮活動納入學校課程表的要求,參照課程進行管理,從制度上保障日常活動按時、足量開展。強化激勵機制,將教師開展項目活動的情況和效果納入績效考核,并與學習培訓、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掛鉤。定期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防止任何單位和個人截留、擠占、挪用項目資金,確保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零腐敗。做好項目預算績效監控,對項目實施進度及趨勢、預算執行、財務管理等進行全面監控,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糾偏,確保績效目標如期實現。
明確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總體目標,即以貼近和服務廣大未成年人為宗旨,以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學校各功能室和活動中心為龍頭,以鄉村少年宮為主陣地,逐步構建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配合、學校與學校聯合。按照上級每周開展活動時間2小時、每次不少于2次,寒暑假定期開放的要求,安排固定時間開放。各鄉村學校少年宮制訂完善了保障正常運行的規章制度,包括主任、副主任、校內輔導員、校外輔導員、辦公室工作人員工作職責,少年宮工作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以及各功能活動室管理制度。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保證了少年宮的規范運行。
整合內部資源,加強隊伍建設。
鄉村少年宮項目全部在農村,專業教師嚴重不足。新密市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招募、培訓、外聘和社會志愿者多種形式,建立專兼職相結合的輔導員隊伍。
案例一:袁莊鄉中心小學實行全體教師“一崗雙責”制度,即:該校所有教師既是本校的專職教師,同時又是少年宮項目輔導人員。為充分挖掘本校資源,實現人盡其才。該校從最先開設的學校既有特色、傳統,又能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技能的活動項目入手,讓每位老師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自主申報,再根據學生申報后的開班情況進行調整,讓每位老師都參與到輔導中去。
案例二:平陌鎮牛嶺小學所在牛嶺村是省級特困村,位置偏遠,條件艱苦,多數藝術類專業教師不愿到校任教。2019年,該校省級鄉村少年宮項目落地建成后,校長王金轉不等不靠,而是狠狠心咬咬牙,從當年下撥到校的49359.7元中拿出42750元用于外聘輔導教師。為充分發揮項目資金的最大效益和長遠效益,該校一邊讓外聘人員輔導學生開展活動,同時要求本校教師接受培訓,以便本校教師學成后可以節約外聘人員費用,開展更多活動,讓鄉村孩子更多受益。
據統計,全市每個鄉村少年宮項目有專職輔導員5-10人,兼職輔導員和志愿者10—50人之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專職輔導員206人,兼職輔導員及志愿者近500人,確保了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活動的師資力量。
依托社團活動,打造特色品牌。
各鄉村少年宮項目學校通過社團搭臺,以學生需要為出發點,根據學生的愛好需要和本校輔導老師特長,確定設立哪些項目。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和自身條件選擇喜歡的項目和喜歡的老師,老師也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學生,學生提出申請加入相應的社團。這樣既發揮了老師的特長,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鄉村少年宮根據培養目標、活動時間、活動所需現有資源容量,統籌安排,統一調控,做到人人要參與,人人有項目。各學校融合學生社團開展文化藝術特色教育培訓與活動,打造校本特色品牌。
超化鎮一初中少年宮下設藝術部、體育部、科技部、綜合部四個部。有丹青畫社、光影之家、墨香社、紅泥巴陶藝社、小巧手泥巴屋、小百花戲曲苑、曲藝社、心聲合唱團、舞韻舞蹈團、民樂隊、盤鼓隊12個社團。建有花式籃球、長跑隊、武術隊、乒乓球協會、排球協會、田徑協會、象棋協會、驢友俱樂部等8個協會。科技部有科技制作小組、電腦動畫小組、環境觀測小組等。綜合部下設有圖書閱覽室、風鈴廣播電視臺、團隊活動室、心靈港灣心理咨詢室、小記者團。各部、社團、協會按照學校統一課程安排分批、有序開展活動。學校結合實際,探索學校少年宮的特色,突出特色項目,如學校成立了師生盤鼓隊、威風鑼鼓隊、吹歌隊、花式藍球、輪滑隊、小巧手泥巴屋、紅泥巴陶藝社、傳統游戲等特色項目,倡導班級有特色,班班有項目、班班有特色、力求每一個孩子都能學有所長。
目前,新密市已初步形成了超化鎮一初中的“超化吹歌”表演藝術、超化鎮一小的舞龍表演、劉寨鎮初中的梨園春戲劇藝術、平陌鎮牛嶺小學書法藝術、城關鎮中心小學的校園足球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鄉村少年宮項目教育文化藝術培訓品牌。
突出文化內涵,扎實開展活動。
該市鄉村學校少年宮以突出校本特色文化內涵,通過扎實開展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師生喜聞樂見的各類活動,開拓了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搭建了成長的舞臺。
一是通過文學欣賞、寫作指導、影視表演、音樂、舞蹈、戲劇、繪畫、書法、工藝制作以及攝影等活動,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藝術素養。二是通過參加田徑、球類、體操、武術、模型、棋藝等多種體育活動項目,培養勇敢堅強的意志、活潑開朗的性格和健康體魄。三是通過科普知識傳授、發明創造、科技制作、科學實驗、技能培訓等活動,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求實協作的科學態度,為學生成長奠定良好的科學素質基礎。四是結合國內外大事、重大紀念日、民族傳統節日、古今中外名人故事、新時期各行各業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通過生動活潑的形式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宣傳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質教育。五是結合本校特色,自主開展相應的教育培訓和活動。
“超化吹歌”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堪稱古代中國民族器樂活化石。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超化吹歌”一度瀕臨失傳的危險。超化鎮一初中決定將這一文化傳承下去,便確定了“吹歌”作為少年宮特色活動項目,組織本校學生開展培訓。學校自成立少年宮以來,結合本校的實際,探索學校少年宮的特色,突出特色項目,還成立了師生盤鼓隊、威風鑼鼓隊、花式藍球、輪滑隊、小巧手泥巴屋、紅泥巴陶藝社、傳統游戲等特色項目,倡導班級特色,班班有項目、班班有特色、力求走入超化一初中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學有所長。
劉寨鎮初中成立有空竹、美術、籃球、管樂、吉他、田徑、足球、戲曲、電子琴等活動社團,裝備有管樂、吉他、電子琴、籃球、跳繩、排球、足球、畫板、顏料、畫筆、描紅紙、象棋、跳棋等文體器材;配備有圖書室、閱覽室、心理咨詢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體育器材室等。該校確定每周二、周三、周四下午課外活動為活動時間,同時將活動延伸到放學后、周末及節假日,接受周邊學校的學生也到少年宮來參加活動。劉寨鎮是全國社區教育示范鎮、河南省戲曲特色鎮,該校把戲曲社團、管樂社團、吉他社團確定為特色項目。學生每周日全天到校學習,每周二三四下午課外活動訓練。該校戲曲社團建團以來,學生傳承了戲曲文化,提高了藝術素養,并輻射周邊未成年人。尤其是戲曲社團成員張夢圓,多次參加河南電視臺梨園春節目,成為新密市唯一獲得河南電視臺梨園春“小梅花獎”得主,為傳承弘揚傳統戲曲文化做出了貢獻。
各鄉村少年宮項目學校通過比賽、展示、表演、觀摩等各種形式,促進活動的開展,給學生以展示的舞臺。如“戲曲小明星”選拔賽、“踢毽子”比賽,“校園主持人大賽”、攝影展、合唱比賽、朗誦比賽、跳繩比賽”等扎實開展活動,促進了鄉村孩子的健康成長。
強化規范管理,注重實際效益。
一是通過制訂完善保障鄉村學校少年宮正常運行的規章制度,包括主任、副主任、校內輔導員、校外輔導員、辦公室工作人員工作職責,少年宮工作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以及各功能活動室管理制度,確保少年宮的規范運行。
二是通過建立科學規范的評價體系,將教師在“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兼職工作情況納入教師績效考核體系,作為優秀教師、優秀輔導員評選的主要依據之一,激發教師參與少年宮工作的積極性和事業心,確保了“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有序規范、運轉正常。與此同時,市文明辦、財政局、教體局及鎮領導每學期都來校檢查指導工作。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花木不語,芬芳自溢。良好的投資環境,厚重的文化傳承,濃郁的學習風尚,全身心的深耕細作,使新密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工作宛如一顆璀璨的新星冉冉升起。2017年,新密市鄉村學校少年宮的活動項目“超化吹歌”作為唯一代表河南省在江蘇無錫參加的全國社區教育成果集中展演中勇奪十佳。超化鎮一初中被評為“河南省校園文化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活動品牌超化吹歌”、“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新密市城關鎮中心小學被評為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新密市被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全國青少年足球發展特色縣等榮譽稱號。。新密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工作被中國文明網、河南日報、教育時報、全民終身學習平臺、享學網、河南教育新聞網、鄭州晚報等多家媒體報道。(郭衛民)
相關關鍵詞: 少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