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大戰已經拉開帷幕,各品牌紛紛敲響戰鼓,準備在擂臺上大干一場。
但對于自帶流量的"雙十一"來說,營銷已經不再那么簡單了。改變了中國消費生態的雙十一,競爭越來越激烈,想要分享"雙十一大蛋糕"的品牌越來越多。消費者對品牌的敏感度卻越來越低,他們對雙十一的熱情也不再像以前那么好了。
因此,品牌先前的"雙十一戰略"顯然不再適用于迅速變化的中國消費市場。
發稿管家認為,品牌要打好雙十一營銷,首先要從"口碑沉淀"入手。
雙11瘋狂背后的“從眾心理”
塑造好口碑打造品牌護城河
直到今天,"雙11"已經被群眾集體潛意識+商人有意識地描繪成一個新圖騰。2017年11月11日,以馬云的“功守道”為傳播核心,你再也分不清哪個是商業,哪個是文化。
回首十二年的雙十一,你能隱約感受到21世紀的脈搏,也能感覺到無形的手在身后推動。
在任何一種現象蔓延的背后,都源于刺激觸動了無數人心中的G點。在馬云的背后,除了5億名為他瘋狂的女性之外,還有從眾心理這個"魔鬼"在助推。
在雙十一的狂歡中,很少有人能堅守住自己。
單身狗在線solo,敗家娘們瘋狂團購;可以逃避掉能量PK搶紅包的套路,卻逃不出女人的購物車;右下角的電腦桌面菜單欄不斷閃爍,總提醒你確定不要買一些?
人們總是極易受到影響的,他們追求的是一種集體狂歡,當所有人都買東西的時候,你能保證不心動嗎?這也證實了心理學的從眾心理。
1908年出版的經典心理學著作《社會心理學引論》指出,人類有11種本能,其中“屈從本能”和“群居本能”是從眾心理學的根源之一。
作為一種群居動物,人們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會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只有少數人能保持獨立,而從眾心理是大多數人普遍存在的現象。
這種心理反映在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上,它是群體盲目運動的無意識。人們愿意屈服于消費,享受從個人購物到集體競爭的雙重刺激。
事實上,從公眾身上還可以擴展出品牌的口碑營銷。
從眾效應在市場營銷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具有自傳播、聚集人群、良性循環的能力。
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消費者的判斷能力下降,所以很容易產生跟風效仿的行為。
從眾效應可以讓消費者產生"其他人都在購買,肯定沒有問題"的想法,很容易產生對產品的信任感。
互聯網時代
渠道已死,口碑為王
“金杯銀杯不如消費者的口碑”,口碑對品牌來說十分重要。
菲利普·科特勒曾經說過:“口碑是由生產者以外的個人通過明示或暗示的方法,不經過第三方處理、加工,傳遞關于某一特定或某一種類的產品、品牌、廠商、銷售者,以及能夠使人聯想到上述對象的任何組織或個人信息,從而導致受眾獲得信息、改變態度,甚至影響購買行為的一種雙向互動的傳播行為”。
就拿星巴克舉例。
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20世紀90年代,星巴克從未在媒體上做廣告,而是通過一種古老的口口相傳的方式建立起自己的品牌。
星巴克通過股票上市和低成本擴張,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經常說,星巴克創造了自己的品牌,而商業教科書中卻沒有這樣做過。
隨著互聯網web3.0階段的到來,人們接觸信息的方式越來越多,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也逐漸被打破,從而致使口碑營銷在這個時代得以爆發。當然,這不是因為社交時代的到來才誕生口碑營銷,而是因為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口碑營銷進入了爆發的時代。
眾所周知,在web1.0階段,品牌通過互聯網、電視和媒體與消費者接觸,消費者更多的是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接受信息。品牌只要做好公關渠道,就能控制新聞,獲得良好的銷量。
在web3.0階段,人們成為網絡的主導者,從而改變了品牌和消費者之間聯系的結構。
從結構上可以看出,渠道已不再重要,互聯網去中介化的特點逐漸邊緣掉渠道的影響力。在當今時代,口碑營銷才是營銷的真正核心,互聯網時代,口碑營銷意味著一切。
另外,雙十一發展至今已經12個年頭,品牌營銷也從以產品為導向升級為以消費者為導向。
因此,品牌必須準確地理解消費者的消費心理,發現或挖掘消費者的需求,讓消費者接觸和理解產品,并利用他們的從眾心理,做好口碑沉淀的工作,通過更新營銷手段,建立長期的競爭力。
備戰雙十一
品牌如何做好口碑營銷?
雙十一進行到12年,作為一場從無到有的購物狂歡節,它已經成為中國商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給品牌帶來的意義遠遠超過千億交易量本身。
所以問題是,品牌應該如何做好口碑營銷?
1.利用新聞營銷,講好品牌故事
互聯網時代給人們帶來了一個新的世界,也為推廣打開了新的大門。在新的營銷時代,品牌將獲得無限的可能。
從獨特的社會視角看,品牌傳播可以有更強的傳播活力。在這個時代,如果企業不尋求一種獨特的傳播手段,注定會半途而廢,這是毫無意義的。從以往任何成功的營銷案例不難發現,成功的營銷不是隨機的,更不用說偶然的。找準位置、對癥下藥,才能讓品牌更有效、更準確地傳播。
新聞營銷則是一個很好的突破。新聞營銷是將企業宣傳文章、新聞、會議活動、新觀點或一篇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文章,刊登在多種不同的新聞媒體上,讓用戶在媒體上或從搜索引擎關鍵字搜索中看到相關文章,從而產生廣告效果。
新聞營銷具有收錄快、轉載廣和一定公信力與權威性等特點。目前,它已成為眾多企業打造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品牌口碑、公信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2.創建百度百科,塑造高權威品牌形象
在目前,搜索引擎依然是網民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這給品牌塑造提供了絕佳機會。
因為百度百科有讓公眾信任的基礎,如果企業通過百度百科進行宣傳,百科產品本身的權威性和高權重,極易品牌塑造。尤其是對于多產品多品牌的企業,如若百科應用得當,配合多種營銷方式,可以大大提高輔助營銷轉化效果。
另外百度百科擁有龐大的用戶群,在進行流量轉化的時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企業增加目標用戶。可以說,百度百科帶來的流量是巨大的,每天的流量甚至超過了企業自己網站的總流量。
3.百度知乎問答,潛在輸出品牌信息
百度問答就是借助百度搜索引擎下的百度知道,而從事的營銷活動,百度知道也被稱為百度問答推廣。從字面上看,它主要由“問題”和“回答”組成。問答推廣因其落地快、排名好、權重高、可信度高,一直被視為首選的營銷推廣方式。
很多時候,用戶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都會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關鍵詞,而品牌通過企業官方、相關用戶、同行互動式的問答,在平等的交流互動中,無形的將產品和品牌信息輸出,使客戶更易信任,是口碑營銷常見的方式。
4.KOL投放,利用意見領袖的傳播力
KOL不僅擁有相關領域的話語權、號召力和深度權威,而且擁有一大批具有極大黏性的忠實粉絲。KOL的魅力可以為品牌所有者帶來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和潛在用戶。
對于品牌主來說,銷售轉化率是最實際、最快實現的。KOL的個性代言可以產生信任場景;可以創造普通人也可以使用名人同款的心理場景;還可以創造用戶與品牌的對話場景;這些場景可以形成心理暗示,直接影響購買決策。
小結
簡言之,對于品牌來說,雙11營銷的關鍵在于打造高質量的口碑營銷。
也就是說,從用戶的心理需求來看,用戶關心什么,他們想聽什么,就給他們什么。
用戶想要好的服務,所以成就了海底撈;用戶想要的是實惠,所以雙11活動、美團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用戶希望性價比高,花點錢買更好的東西,雷軍抓住了它,也因此成就了小米。
相關關鍵詞: 雙十一營銷